当前位置:中企视点
  陈光复:继往开来 创新发展 开创我国企业培训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09-09-15 10:05:18am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培训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在党中央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求新形势下的企业培训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我国企业培训工作新局面,中国企联在宁波隆重召开“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培训30年暨第十七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以下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陈光复在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培训30年暨第十七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继往开来  创新发展

开创我国企业培训工作新局面


——在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培训30年暨第十七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执行副会长陈光复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培训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在党中央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求新形势下的企业培训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我国企业培训工作新局面,中国企联在宁波隆重召开“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培训30年暨第十七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企联向专程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向30年来辛勤耕耘在企业培训战线的老领导、老专家、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向继往开来,奋战在企业培训第一线的培训工作者,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会议主题报告工作:
    一、中国企业管理培训30年的简要回顾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企业培训作为全国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及人才保证。
    30年来,我国企业培训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以前。中国企业培训在拨乱反正中得到恢复性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企业管理培训逐步受到重视,中外合作办学和MBA教育开始进行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作出了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我国的企业培训在拨乱反正中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恢复性发展契机。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文章中指出:“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的1979年3月3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之日,就是国家经委在京举办的首期企业管理研究班开班之时,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企业管理培训的先河。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同志在题为“培训干部是当务之急”的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培养了大批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领导干部,这些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整整十年耽误了一代人的培养,因而我们的管理干部目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培养急需的人才,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提高干部的素质,要培训干部。1980年4月28日,由袁宝华同志任主任,由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劳动总局等十四个单位组成的“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其主要任务是讨论制定职工教育的重大方针政策,检查执行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原国家经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务院经贸办、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在领导恢复和发展我国企业培训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恢复性企业管理培训开始启动。1979年3月,原国家经委开始举办的企业管理研究班,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在这一阶段,全国参加培训的各类各级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46万人次。
    2、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总体规划。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六·五计划”,首次将干部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职工教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并提出了干部教育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要求。
    3、全国厂长经理统考适时开展。1983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经委《关于对全国国营工交、商业企业的经理和厂长举行统考的报告》,成立了由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参加的“经济管理干部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对企业经理、厂矿长进行国家统考的实施方案》。全国厂长经理统考历时5年,组织了八批考试,涵盖8.9万多个企业的20.4万名厂长经理。通过培训考试,使厂长经理获得了企业领导干部必备的知识,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能力,进一步树立了政策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和企业人才观念。
    4、企业管理培训基地得到发展。1980年2月28日,袁宝华同志提出,必须研究对干部的系统培训,使各级经济干部能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并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必须建立永久性的培训基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3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成立管理干部学院问题的请示》。在国家经委的统一部署下,陆续在全国建起了94所经济管理干部学院,36个企业管理培训中心,2.8万所职工学校。专职教师达20多万人。初步形成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培训体系。在发挥培训、咨询、研究、信息服务四个功能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成为全国性的新型企业干部培训基地。
    5、智力引进及外派培训形成趋势。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4月,当时的国家经委为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曾致函美、日、德、英、法、加、意等国驻华使馆,联系选派工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出国对口培训学习。1980年与美国合作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MBA班开启了我国对外合作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先河;1985年至1993年,中国企联与欧共体合作举办了6届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在此后陆续开展的与德国合作的上海项目、与日本合作的天津项目、与加拿大合作的成都项目、与世行合作的西安项目等都成为智力引进开展企业管理培训的典范。在派出培训方面,仅“八·五”期间各地组织的出国(境)培训达4000多个团组,派出人数达37万人次,聘请来华讲学咨询的外国专家达1.8万人次。在引进MBA教育,实现与国际接轨方面,中国企联1985年与欧共体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培养了中国大陆第一批38名MBA学员,1987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曾以“命运备忘录——38名工商管理硕士的境遇剖析”作了报导;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招MBA学员,同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1991年起授权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校试办MBA专业教育。
    第二阶段(1992—2002),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以前。中国企业培训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培训已逐步建立体系,政府部门组织的企业调训形成制度,社会培训机构迅速发展,企业自主培训成为基本力量。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财税、金融、投资、外贸体制的重大改革,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方法上都与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培养一大批懂市场经济、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才,因此,也为尽快开展新一轮的企业管理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
    1、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形成制度。“八·五”期间,根据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全国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规划》,由政府部门组织调训的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达15万人次;中小企业领导干部参加培训达45万人次。
    2、适应性短期培训丰富多彩。到1995年底,参加经济体制改革培训的人员达130万人次;经贸委系统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培训5.6万人次。
    3、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得到加强。“八·五”期间,按照《1991—1995年全国企业干部培训规划要点》规定,从1991年起,通过教学、实地参观考察、出国培训、交流研讨等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后,企业中青年后备干部人才普遍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
    4、社会培训机构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培训业的营业收入已达2000亿元规模,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迅速增长。以上海为例,培训公司多达3300多家,全国企业培训公司已达7万余家。培训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派出参加培训提供了多方位选择。
    5、企业自主培训成为基本力量。党的十四大以来,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涌现了宝钢、太钢、中铁、中石油、中石化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和联想、华为、新希望、东方、万科、中兴、吉利、正泰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等自主培训先进典型。企业培训投入已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达到10%,成为企业培训的基本力量。
    第三阶段(2002至2008),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中国企业培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在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呈现勃勃生机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培训受到高度重视,能力与素质培训成为重点,职业化培训形成趋势,学习型企业不断涌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企业培训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随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在新世纪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2004年9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国企业管理培训掀起了新高潮。
    1、企业培训逐步规范。2006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条例》和《规划》是对党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任务的具体落实。《条例》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规划》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对企业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原国家经贸委依据党中央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十·五”《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涉及企业的重点问题和新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内容,指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岗位适应性短期培训和深化了工商管理培训。
    2、企业培训的行业自律活动初步开展。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经贸委撤消,中国企联便主动承担起了协助政府组织协调我国企业培训的任务。自2004年起,共举办了四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中国企联培训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便团结全国各类企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会员企业,在企业培训领域开展政策学习、理论研究、信息交流以及行业自律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企联30年来,自身组织培训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就达32.5万人次。时任厂长、经理后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多位同志都曾参加过中国企联组织的培训。在中国企联举办的四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上,全国共有3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在大会上都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在第十五次会议上还表彰了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为代表的全国88家企业培训先进单位。实践证明,中国企联承接原国家经贸委主办的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顺应时代潮流和中国企业培训发展的大势,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为发展中国企业培训,团结和聚集全国企业培训的力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3、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培训成为重点。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力度加大,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总量、结构和素质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从此,企业以能力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得到发展。在全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到上世纪末,高级工比例提高到了4.5%,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提高到了25%。四川省从2007年开始在有条件的企业培养和选拔了首席技师、特殊技师200人。
    4、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培训更为紧迫。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针对我国企业缺少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熟悉国内市场,又熟悉国际市场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对企业培训进行了改革创新。培训内容逐步从传授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能力素质为主,培训方法从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向以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为主,收到了积极效果。
    5、职业化培训形成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配合国家逐步实行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的精神,以中国企联于2004年8月启动的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为例,到2007年底已培训13200余人,认证的各职业特质和职业等级的职业经理人11300余人,这项探索性的工作已为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初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二、中国企业培训30年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培训事业从恢复到规范,从规范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企业改革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需要认真加以总结。
    1、企业培训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方向。纵观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培训正是沿着这一根本方向开展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我国企业改革开始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先后推行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和租赁经营等多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当时的国家经委从1979年至1983年,连续举办了23期的“企业管理研究班”正是以上述内容为重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探索性开始了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需要一大批懂市场经济、会现代管理的人才,为此,“八五”期间,各地经济主管部门举办的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参训人员多达15万人次。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大环境,如何尽快培养一批精通国际经济与法律,能够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新形势的需求,为此,各地、各部门分别举办了“WTO专门人才培训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2007年全国共培养WTO专门人才约3.5万人,适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市场的需求。我国企业培训正是由于在各个历史阶段坚持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基本方向才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2、企业培训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企业培训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教育的对象是国家法定的,分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而进行的系统性的教育;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没有年龄限制而进行的适应性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因此,企业培训必须在培训观念、培训规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坚持联系实际、按需培训、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企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企业认为什么方式合适就采用什么方式,以解决企业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在很大成份上是从专业技术人员转岗而来,多数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而现有的管理方法也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求,1979年,在各级经济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据29个省、市、区和18个工业部的不完全统计,通过干部学校和干部培训训练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达46万人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完善,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与企业改革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企业法》、《合同法》、《会计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针对企业需要及时学习贯彻新政策和急需解决改革难点问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适时开展了政策解读培训和改革难点热点问题培训。企业培训正是坚持了联系实际,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才能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企业培训必须坚持“依托企业,自主培训”的基本途径。企业培训源于企业,服务企业。30年实践经验表明,企业培训首先应以依托企业自身的力量。为此,宝钢、太钢、海尔、吉利等一些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职工大学、教培中心,既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又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通过自主培训,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并形成具有特色的自主培训模式。像宝钢集团研发出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课程;青岛港(集团)开展的“五学”活动(即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的原则学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施);广西玉柴集团创造的“多岗技能六步培训法”,都适应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
    4、企业培训必须坚持“组织调训,社会办学”的基本格局。在坚持企业自身培训基本途径的基础上,应注意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调训和社会培训机构市场化培训相结合。回顾中国企业培训30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政府主管部门都发挥了组织调训的作用,从70年代末国家经委开办“企业管理研究班”到80年代中期“厂长经理统考培训”,再到90年代初期的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直到进入新世纪的企业领导干部素质培训都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与此同时,社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机构运用市场化手段,以企业需求为依据,采用短期公开课作为主要培训方式,同样受到企业的欢迎,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壮大了企业培训的力量。
    5、企业培训必须坚持“博采众长,持续创新”的基本方针。中国企业培训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始终坚持了袁宝华同志1983年1月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培训道路的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寻求中外合作办学,引进MBA教育,采用国际ISO10015培训质量体系,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锻炼,邀请国外著名教育专家来华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引进国外先进培训课程的同时,还引进了现代企业培训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继承与引进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培训新模式。
    在回顾中国企业培训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总结30年所形成的基本经验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培训事业现阶段的水平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培训观念有待更新,企业培训市场不够发育,企业培训体制不够健全,企业培训课程缺乏创新,企业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等等,都是我国企业培训极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企业培训面临的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总结中国企业培训三十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现代企业培训观念。
    过去的30年,中国企业培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今后企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虽然经过30年探索性开展企业培训工作,我国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的要求来看,我国企业人才队伍仍然存在着队伍规模不大,人才总量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企业培训的工作力度,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现代企业培训理念,把培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必须把加强企业培训作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来抓,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继续规范培训市场,促进社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经过30年的探索,随着我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培训市场虽然从无到有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企业培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市场混乱,竞争无序仍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培训公司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职业操守欠缺,政府部门市场监管力度不大。继续规范培训市场,促进社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一是国家要抓紧立法;二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三是要建立社会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四是要规范培训行业自律行为。
    3、继续创新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企业培训质量。
    企业培训内容必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培训课程缺乏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训需求更加个性化,培训消费更加理性化,培训供给更加多元化,这些变化都要求企业培训内容要不断创新,企业培训质量要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的创新要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和能力素质为基本内容,要突出战略决策、市场竞争、自主创新、资本运作、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和创建和谐社会等重点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的创新要遵循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以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为基本内容,要突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本行业专业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等重点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技能人员培训内容的创新重在促使其职业化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心理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沟通力的培养。努力适应一支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员队伍。
    4、继续改进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培训效果。
    企业培训方式的改进,必须坚持从追求企业培训效果出发,逐步拼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和推广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先进的培训方式。在培训手段创新方面,除传统的面授方式外,应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逐步实现在线培训。在创新企业培训方式的同时,应加强对培训方式效果的评估,以求不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训方式。
    5、继续加大培训投入,实现企业培训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发展企业培训事业需要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自主培训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对于办学能力强和基础设施好,有发展前途的培训机构,应予以重点扶持;对于办学特色不够明显,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培训机构,应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于不具备办学能力的培训机构,应进行重组和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同志们: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企业培训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我们深深感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取得企业培训事业的持续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强加战略的指引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中国企业培训的新局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八年六月十四日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