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企业进信息化建设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 曹明新 (2009年8月14日)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莱芜,召开2009年全国企业信息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做好企业信息工作。值此,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在百忙中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信息工作委员会的同志和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大家都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同步衰退,全球经济大幅下滑。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面对金融危机,国家的宏观战略是依靠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那么我们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度过难关呢?最好的战略就是加强管理,苦练内功,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不仅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次会议围绕“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信息工作”这一主题,要重点研究和交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要研究和分析企业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努力开创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等问题。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
调查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企业信息化水平进步明显。2008年我国500强企业信息化有34.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4%居于国际领先水平,75.2%的企业软件与服务占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超过30%,45%的企业超过50%,98.44%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80%的企业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更是达到了100%。信息系统覆盖审计、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的企业比例均超过40%。50%以上的企业在决策支持上具备了统计分析和业务分析工具;64.8%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经营数据分析,80%的企业进行了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持,1/3左右的高层领导开始使用管理驾驶舱、数据挖掘等系统进行辅助决策。这些都说明这些大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开始以信息系统应用为重点,更加关注通过信息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这几年也有长足的发展,可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大企业。目前全国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全国52.3%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的应用了信息化,但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4.8%应用了ERP。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着眼点是市场与营销,这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是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无形效益、战略和管控等问题的大企业。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转变观念,坚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但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也有不足,所以要继续努力,加快发展。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的核心要素,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及其广泛应用,正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产品生产和市场交易过程中,直接改变着物质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节约了各种资源、能源的投入和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得以改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
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的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量事实证明,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我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长远发展的角度,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推进。
   2.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新型工业化道路指的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的精髓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据有关机构的分析,农业经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约90%,工业经济约为60%,信息经济不足 20%。我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国,信息经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以“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工业化还处于中期阶段,我们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老路,只有借助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与提升,借助信息化对推动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借助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促进,借助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大幅度提高、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才能发挥后发优势的特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3.信息化是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有效途径
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实现了从“轮子上的国家”到“网络上国家”的重大转折;欧盟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日本实施了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的战略转换;韩国完成了从“重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历史性过渡;印度正从“软件大国”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强国”。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跨越的可能与落后的风险并存。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必然选择。我国企业只有把信息化建设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才能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初步开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只有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合,大幅提高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
   三、坚持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进入21世纪,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达国家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努力跟上时代潮流。
   许多先进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之时,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依靠信息技术,形成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成长。
总结前一阶段我国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1、信息化建设要有清晰的长远战略和规划。当前,国际上先进企业信息化已经从最初的技术部门引导驱动,后来的业务管理部门需求驱动,发展成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必要支撑。我们必须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长远规划。必须适应国际发展潮流,确保信息化建设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第一,要制定目标清晰、任务清晰、步骤清晰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二,要按照项目优先及次序,将信息化规划中的任务分解到年度计划,与当年的经营管理责任挂钩执行。第三,在实施过程中,信息化规划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进行滚动修订,始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要加强信息资源的集成利用,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与水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一方面,人们普遍感到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充分感受到了“信息爆炸”的冲击力,经济的、技术的、管理的各种信息资源得到了广泛的采集、开发与传播。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局限或人为的干扰,形成大量的“信息弧岛”,信息资源被大量浪费。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集成,支持和辅助企业的决策,提高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先进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信息资源的集成利用,对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平台进行高效能、智能化的系统分析,为企业决策服务。
  3、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实效,用改革创新的观念推进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很多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信息化使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事前、事中、事后阶段性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从管理软约束向管理硬约束转变,从块块封闭管理向开放、透明管理转变,从多层级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所以我们必须用改革创新的观念而不是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信息化持续发展。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在企业中较大范围地推动信息化建设,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应用面仍不广泛、不深入,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还很低;二是一些企业推进信息化投入大,运行很不理想,所以注重从实际出发,有效解决问题,是目前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性和可扩展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安全可靠、管理简单、便于扩展、易于使用”的要求。“注重实效”,是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要坚持的效益原则。这个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在信息化投入方面,企业既要从长远发展考虑,从实际出发,长短期结合,也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盲目求新求高,贪大求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既要积极推进,有所作为,又要注重讲究实效,防止赶时髦、走形式。
  4、要抓緊设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提升信息化工作地位。信息化是关系企业改革发展战略全局的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统筹协调,加强领导。这几年,很多企业相继把原来从属于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化机构,提升为独立的业务管理部门,使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不适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需要。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要让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投资、兼并重组、产品研发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企业领导在项目的方案制订、决策和实施等各环节都应及时听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5、要强化全员信息技术普及,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为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竞争力,领导是关键,职工是基础。搞好企业信息化,道理是一样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再加上一流的队伍,才能建成一流的企业。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来说,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要使信息技术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中发挥作用,必须有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知识单一的人是难以胜任企业信息化的,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去应用和推动,往往不能成功。复合型人才紧缺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让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也要让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参加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从多方面解决企业信息化复合人才短缺的问题。
  6、要重视企业信息安全,切实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应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信息安全、信息市场规范化和信息化标准制订等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网络安全水平被排在等级最低的“第四类”,与某些非洲国家为伍,我们的邻国印度排在第三类。在国外,信息安全投入占企业信息化基础投入的5-20%,而我国却很少超过2%。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安全投入,针对自身的网络建立安全防御体系。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四、发挥企联系统整体优势,积极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
   多年以来,中国企联信息工作委员会为贯彻国家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按照“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企联系统及全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国企联将一如既往,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发挥中国企联系统整体优势,积极配合国家政府主管部门,以会员企业和专家队伍为依托,发挥官、产、学、研的协同优势,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中企联系统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推动信息内容的互联互通,增强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能力与手段,提升企联系统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拓展企联的服务领域,增强企联的服务功能。
  同志们,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推进的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既光荣又艰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以信息化为手段,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为企业的持续科学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预祝本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