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政策法规    |    e动态    |    理论研究    |    证书查询
  2021咨询与培训e动态2月刊  
   
    发布时间:21-04-01    
             
 

  

 

政策信息:

◆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李克强: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

◆郝鹏: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解读《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人民日报:工业互联网迈入快速成长期

 

工作动态:

◆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评价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1年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考核认证班的通知

◆关于组织举办2021年管理咨询师(MC)职业技能评价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中国企联精品培训课程的通知

 

委员动态:

◆华夏基石:人才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梯队的力量才是!

◆华彩咨询:国企如何制定精准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行动教育:2021,中小企业有哪些政策机遇可抓?

◆华鼎方略:中台“不热了”?再议企业财务中台

 

行业资讯:

IBM中国:2021 五大趋势为前行助力

◆德勤Deloitte:加入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缺乏绿色产品,呼吁基金业协会推动ESG发展

◆罗兰贝格:2021年度中国工业趋势重点关键词解析

 

知识空间:

2020中国管理咨询优秀案例节选:新兴际华集团管控优化项目--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成方舟


政 策 信 息

 

 

 

 

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21-1-30  来源: 新华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128日下午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刘鹤、孙春兰、胡春华、蔡奇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习近平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抓好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习近平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习近平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习近平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不能麻木不仁,不能逃避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科学排兵布阵,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尽忠职守、主动作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汇报 要求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 部署完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退出相关政策 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

2021-2-3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汇报,要求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部署完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退出相关政策,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

 

会议指出,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是扩大开放进而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加快协定生效国内相关对接准备工作。目前协定条文司法审查、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承诺表转换方案制定已完成,原产地累积规则实施技术准备取得实质进展,对协定涉及的701条约束性义务85%已做好履行准备。下一步,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一是充分认识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利于降低享受关税优惠门槛、促进区域内贸易合作、稳定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抓紧推进国内相关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原产地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引,完善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做好相关技术准备,确保协定生效即可落地实施。二是适应协定实施后更加开放环境和竞争更加充分的新形势,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梳理完善我国制造业质量标准、规则等,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围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做好提升标准、完善规则等相关准备。加强部门协同,对照协定规定抓紧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政策,选择重点领域分行业制定实施方案,并推动成员国加快开展关税承诺表转换、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转版、原产地规则实施指引磋商,为协定生效实施做好制度保障。三是加大协定实施相关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熟悉协定规则内容和成员国关税减让情况,熟练掌握原产地证书申领程序、证明材料等要求。引导企业增强转型升级紧迫感,增强专业精神和精益求精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本领。

 

会议指出,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加快完善应破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退出配套政策,解决退出难问题,是优化要素配置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一要完善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使中小微企业在开办便利的同时退出也便捷,促进改善市场主体结构,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二要建立企业破产和退出状态公示制度,及时将企业破产和退出相关信息列入可公开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完善信用机制建设,促进公平竞争。三要保障破产程序依法规范推进,完善管理人制度,强化管理人依法履职责任,发挥债权人委员会、债券持有人会议等协调协商作用,依法保护职工和债权人、投资者等权益,依法打击企业破产或退出中恶意逃废债行为。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郝鹏: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2021-1-16 来源:求是网

 

20206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是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前,要深刻认识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创新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一、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判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决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决不能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

 

  二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原则。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国企改革是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必须根植于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要将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实践中。

 

  三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标准。强调推进国企改革要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发展壮大,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尺。

 

  四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前提。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调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依法依规建立和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前提。

 

  五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强调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所有制企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属性,“特”就特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资国企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蹄疾步稳深化国企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推动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形成,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领域最系统、最全面、最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有力保证了国企改革有方向、有目标、有遵循。

 

  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国有企业的活力动力显著增强。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董事会建设迈出重要步伐,82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积极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扎实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统筹运用多种方式强化中长期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加积极稳妥,形成层级较为齐全、覆盖各环节的混改配套政策。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突出管资本重点职能,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工作闭环,国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显著增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扎实推进,2012年以来完成22组、41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有序推进铁塔、航材、煤炭、海工装备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瘦身健体成效明显,中央企业2041户“僵尸”特困企业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务,安置富余人员约80万人;煤钢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14亿吨、钢铁过剩产能1644万吨;全面开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超过1.5万户,减少比例达28.4%,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5级以内。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显著增强。国资国企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前所未有的鲜明态度和战略定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前所未有的自觉和力度抓党建、强党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状况明显改观,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实质性加强。

 

  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升。截至2019年底,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01.3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29.9万亿元,年均增长16%2019年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1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1.1万亿元,年均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3.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万亿元,年均增长8.8%。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资国企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在扎实做好境内外员工防疫工作的同时,主动服务国家防疫大局,倾尽全力参与医疗救治,分秒必争抢建专门医院,不计代价转产扩产防疫物资,不讲条件执行包机任务,全力以赴攻关疫苗研发,千方百计保障民生供应,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二、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化解外部风险挑战、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都对国有企业发挥好战略支撑作用提出了全新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新要求,勇担新使命,紧抓时间窗口,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积极主动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紧紧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还不够优的问题。近年来,国有企业虽然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已经形成世界级规模的大企业大集团,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较为突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必须扭住新发展理念不放松,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动力,全力破除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满足国家所需的产业布局还不够合理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持续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发展,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把握国际规则、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积极锻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涌现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图为2018116日,在珠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模型。 国务院国资委供图 代振莹/

 

  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的问题。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还不够成熟定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仍有较大差距,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途径和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拓展。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必须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大力实施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改革举措,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奋力开创国资国企改革新局面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重要作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夯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基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制度执行力,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

 

  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处置。紧紧围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资本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商业二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公益类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混改全过程的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积极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全面实行经理层任期管理,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推动员工能进能出。健全业绩决定薪酬分配的机制,推动收入能增能减,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支持更多国有企业运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充分激发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重点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深入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全国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改进考核评价体系,深化差异化分类考核。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推进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统筹衔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全面建立覆盖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成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

 

  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社会组织可以替代、企业在法律范围内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政府部门不再审批。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在电网、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对商业类企业中的公益类业务,按照不同类别业务分类核算相应的收入和成本。规范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系。

 

  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纳入示范工程的企业要自加压力、主动作为,率先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激发科技创新动能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动态调整充实“双百企业”名单,保持“一池活水”,推动更多企业制定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综合改革方案。在深入推进上海、深圳、沈阳三地综合改革试验的基础上,配合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将青岛、西安、武汉、杭州等地纳入综合改革试验范围。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力度推进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若干措施落实落地。深化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工程。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始终把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完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第一议题制度,健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紧紧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积极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坚持“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标准,建立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功过厘清,制定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持续加大国有企业反腐败力度,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解读《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2021-2-11 来源:中国政府网

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称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简称《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为回应社会广泛关注,推动政策加快落地,结合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现对有关政策要点作出解读。

 

一、关于两部门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政策的背景

 

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为加快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地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基础上,2018年起,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支持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近84亿元奖补资金,支持了200个开发区,受益企业有2000家以上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32家。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率先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鉴于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已具备一定工作基础,但政策措施还不够精准直接,上下工作联动还不够紧密,已获认定的企业存在创新协作不足、产业配套能力有限等问题,着眼于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进一步带动地方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强化政策措施精准性,做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的关键环节。

 

二、关于两部门印发《通知》的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两部门联合印发本《通知》。《通知》的出台,旨在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关于《通知》明确的支持事项

 

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主要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二是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另外,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强国际合作等,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还支持每省每批次不超过3个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服务。其中,对于重点“小巨人”企业,还应提供“点对点”服务。

 

四、如何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选拔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

 

首先,纳入选拔范围的企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基础上,企业可自愿申请,并由地方作出推荐。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企业函〔2019153号)和《关于公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企业函〔2020335号),累计认定两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32家。后续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继续认定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通知》印发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样有资格按程序申请支持。

 

第二,两部门将制定可量化、可考核的统一标准,在地方推荐企业名单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排名,优中选优,全力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国家队。

 

第三,对重点“小巨人”企业采取淘汰制。为加强激励约束,通过考核逐年淘汰部分成长速度、目标实现进度相对落后的重点企业。

 

另外,申请企业名称须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文件所公布的名称一致,不含已在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和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发行股票的。且须符合产业导向、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成长性等方面的条件。

 

五、中央财政有关奖补资金如何下达

 

对于每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财政部分别于《实施方案》批复当年、实施期满1年及满2年时,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议,按程序滚动安排奖补资金,切块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对于2021年启动支持的首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将于2021年下达首笔奖补资金,后续奖补资金金额将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也按此执行。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备案版),并结合本地区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际情况,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奖补资金90%以上用于直接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确定资金分配方案时,应统筹考虑全省产业布局,重点“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确定每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的资金分配金额,避免简单分配,并按照直达资金有关要求下达。

 

六、在中央财政有关奖补资金使用方面有何要求

 

对于重点“小巨人”企业所获奖补资金,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不对奖补资金使用方向作限制,由企业围绕“专精特新”发展目标自主安排使用。对于示范平台所获奖补资金,要求必须用于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得用于平衡本级财政预算,不得用于示范平台自身建设、工作经费等;如检查考核发现存在此类问题的,酌情扣减有关奖补资金。对检查考核发现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七、如何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如何应用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两部门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推进实施并做好分年度实施成效自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对地方培育工作组织分年度绩效考核,明确绩效考核等次,以及继续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通过可量化可考核的统一标准择优确定),考核结果与后续奖补资金安排挂钩。对于年度绩效考核中发现问题及不足的,由有关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落实整改。

 

 

 

 

人民日报:工业互联网迈入快速成长期

2021-2-18  来源: 人民日报

 

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70个,广泛应用到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翻开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绩单,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融合应用加速纵深拓展、产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既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促进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自《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

 

时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后,我国工业互联网如何再上新台阶?前不久,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基于11项重点任务,对今后3年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工作内容做出部署。

 

《行动计划》新在哪里--覆盖范围更广、关注领域更深、行动目标更高

 

“未来3年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成长的关键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体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

 

覆盖范围更广,凸显数据生产要素。《行动计划》增加了“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不仅基本覆盖了各领域各行业,更凸显了数据等要素的重要意义。

 

关注领域更深,聚焦基础创新能力。未来3年,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将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基础技术能力的突破,将在更深程度支撑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提供肥沃土壤。”徐晓兰说。

 

行动目标更高,各行业全方位提升。《行动计划》目标从原先的“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转变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从行动内容看,将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由产业本身到各行业应用赋能的全方位提升,将面向垂直细分行业,形成100个左右新模式应用试点示范。

 

“十四五”时期,将是工业互联网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新技术赋能,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从需求侧看,随着工业5G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新型数字化元器件更加普及,将带动设备和生产线改造成本持续下降,从而提升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意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张宇分析,从供给侧看,随着大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算力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工业数据量质齐增,也将强化工业互联网系统供应商的方案输出能力。

 

另一方面,新业态引领,应用领域向纵深推进。历经3年起步期,从覆盖领域看,工业互联网持续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各门类全面扩张,从应用环节看,逐步从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服务等终端向研发设计等前端延伸,从单点改进向全局优化拓展,这些都为工业互联网在更高水平拓展应用空间奠定了基础。

 

新型模式如何培育--将产业末梢延伸到服务领域、将产业进步锚定在高精尖技术

 

“为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如何谋求新发展、开拓新机遇提供了行动指南,将有效提振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创新热情。”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长顾维玺看来,《行动计划》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培育新型模式。

 

《行动计划》从5方面提出展望,包括发展智能化制造、加强网络化协同、推广个性化定制、拓展服务化延伸、实施数字化管理等,并提出目标任务,到2023年,面向垂直细分行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实现在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复制推广。

 

如何才能加速培育新型模式?

 

一方面,要拉长视线、提升视角、开阔视野,将产业发展的末梢延伸到服务领域。

 

“工业互联网基于数据驱动的全连接推动企业搭起一张‘大网’,要想充分释放这张网络的经济效益,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介绍,以拉链生产商伟星集团为例,通过与浪潮云ERP(企业资源计划)合作,成功实现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客户可以自由选配拉链颜色、材质和样式,订单下达后,系统根据订单信息及各产线运行状况实时调度进行柔性生产,不仅实现了拉链行业的‘私人定制’,设备利用率也由过去的60%提升到了80%。”

 

另一方面,也要将产业进步的展望锚定在高精尖技术,推动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大踏步发展。

 

新模式来自新技术。《行动计划》强调,鼓励大型企业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设备管理等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流程动态优化和精准决策。“支持领先企业加快关键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不仅有利于新模式涌现,也将带动工业短板提升。”顾维玺说,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更加优化灵活的软件、控制系统,将有效填补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与工业软件短板。

 

“尽管5种模式已有清晰界定,但对于如何充分提升产业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有效整合资源等方面仍有待探索。”顾维玺建议,应进一步细化目标、统筹资源,从而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加快新型模式培育。

 

大中小企业怎样融通发展--既要发挥大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也要提升公共综合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的意愿仍不足,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激活。

 

“基础薄弱、资金缺乏、人才贫瘠是制约中小企业升级改造的主因。”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体规划所副所长张皓翔说,不少中小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基础薄弱,升级改造难度大、成本高,且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偏弱等问题。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所在。《行动计划》提出,要支持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模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要发挥大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张皓翔表示,通过推动大型集团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周边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形成共生共赢的行业生态。一方面,开放龙头企业各类资源,能使相关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也能更好促进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快速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经过多年探索,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与大企业共建、与小企业共享作为发展秘诀。”海尔卡奥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卡奥斯平台已跨行业、跨领域孕育出化工、农业、应急物资等15个行业生态,助力数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不少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也要提升公共综合服务能力。《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大数据中心基于海量行业采集、汇聚、分析工业大数据形成的服务体系,将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链监测分析能力,从而助力企业降低改造成本,逐步从被动使用转变为主动拥抱。”张皓翔说。

 

“工业互联网发展应推动多主体协同贯通、打破壁垒。”徐晓兰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社会和企业方方面面,成为更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片沃土。

 

 

£ 工 作 动 态

 

 

 

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评价培训班的通知

2021-1-9  来源: 中国企联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健全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重要标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的文件精神,推动职业经理人才评价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职业经理人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强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会拟于2021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评价培训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职业经理人品德要求,以及相应级别的申报条件,均可参加职业经理人评价。

(二)申报初级职业经理人评价,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有意从事职业经理事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部队转业干部及其他社会求职人员,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2、在职的一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取得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企业管理及相关岗位工作满一年。

(三)申报职业经理人评价,应符合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2、从事企业管理及相关岗位工作满三年。其中,须具备两年(含)以上从事企业综合部门或独立项目经理岗位工作经历。

(三)申报高级职业经理人评价,应符合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

2、从事企业管理及相关岗位工作满六年。其中,须具备三年(含)以上从事企业总经理或独立经营单位总经理岗位工作经历。

二、评价办法

(一)本人申请,并填写《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评价申请表》一份。

(二)培训机构进行初审,填报《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评价基本信息汇总表》,并汇总材料报送至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公室。

(三)审核通过的申报者参加培训和评价。

1、培训采取网上培训、集中授课等方式,以能力训练和素质测评为主、知识培训为辅,内容侧重于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实战案例、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等。

2、评价内容包括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贡献等四个方面。其中品德评价采取一票否决方式,如有违法违规、不良诚信记录等行为,直接取消评价资格,其他三个方面的评价采取权重打分方式。(具体评价方式详见《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评价暂行管理办法》)

(四)评价合格者,由我会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经理人评价证书》。

三、证书与继续教育

(一)职业经理人评价证书有效期限为三年。证书实行登记管理,我会将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才库,定期向社会公布职业经理人登记情况,并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经理人信息服务。

(二)职业经理人评价证书有效期期满后,必须办理延续登记,并参加知识更新、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等相应的继续教育。

四、报名方式

申请人须在预订开班日期的15个工作日前,将申报资料提交至相关培训机构,并按规定交纳培训费用。

五、联系方式

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公室

    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

    编:100048   

联 系 人:由宁波 邵杨辉 刘瑜

联系电话:010-68701265  68701708  68701989

附件: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评价申请表

202118

关于举办2021年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

考核认证班的通知

2021-1-12  来源: 中国企联

各有关单位: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认证是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ICMCI)在世界各国推行的对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咨询能力和行为规范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其证书在ICMCI的所有会员国家和地区之间互认。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作为ICMCI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代表,负责组织开展CMC认证和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我会拟于2021年继续举办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考核认证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资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高级管理咨询顾问资格证书》5年以上,领导完成8个以上管理咨询项目;

2)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工作15年以上,领导完成8个以上管理咨询项目;

3)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工作10年以上,领导完成8个以上管理咨询项目;

4)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工作8年以上,领导完成8个以上管理咨询项目;

5)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工作5年以上,领导完成8个以上管理咨询项目。

2、知识体系

对下述管理专业知识有深刻的了解,精通一门以上专业:

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物流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3、外语能力

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申报材料

1、《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中英文申请表》;

2、身份证、学历(学位)证明扫描件;

3、职称或职业资格证明扫描件;

41份管理咨询报告(附咨询合同书或客户证明);

51份最终答辩用咨询案例(PPT或者PDF格式);

62(3cm×4cm)电子照片。

上述材料均以电子格式提交。

三、考核认证程序

考核认证程序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请。

本阶段要求申请人按照规范要求填写申请表,并准备一份评审用管理咨询报告。CMC认证管理办公室将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审核和抽样调查取证,时间为3天。

第二阶段:培训

本阶段包括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和答辩报告辅导三部分内容(因新冠疫情等特殊原因,培训安排将会根据当时情况进行调整)。

自主学习要求申请者自学管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案例知识,为笔试考核做好准备,时间为3天。

集中培训的内容包含ICMCI指定内容宣贯,CMC知识体系、能力框架、职业道德标准普及,管理咨询理论和最佳实践分享等,时间为2.5天。

答辩报告准备要求申请人参照答辩报告要求和辅导老师的建议,准备一份15分钟的管理咨询案例作为面试答辩报告,时间为2天。

第三阶段:考核

本阶段包括笔试考核和面试考核两部分内容。

笔试考试内容为管理咨询相关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时间为0.5天。

面试考核要求申请人根据事先提交的答辩报告,分别进行15分钟的个人陈述和15分钟的答辩,时间为2天。

第四阶段:评审

CMC认证管理办公室将根据前三个阶段的申请人成绩和调查、报告评审结果,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申请人综合成绩,时间为1天。

四、报名方式

申请人须在预订开班日期的15个工作日以前将申报资料提交至各地认证组织机构,由各机构汇总后报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对申报资料初审合格后,申请人进行交费并领取培训讲义,参加培训考核。

五、CMC认证管理办公室

咨询电话:(01068701265 68701708

    箱:cecpxzx@cec1979.org.cn

联 系 人:由宁波 邵杨辉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

 

                             2021111   

 

 

关于组织举办2021年管理咨询师(MC

职业技能评价培训班的通知

2021-1-15  来源: 中国企联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为有志从事管理咨询专业工作的人员和管理咨询机构用人提供的评价服务。通过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的人员,可获得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统一印制的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证书。

结合2021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与管理办法(试行)》,经研究决定,我会拟在2021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举办管理咨询师(MC)职业技能评价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主要内容

1、管理咨询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2、管理咨询程序与常用技法;

3、管理咨询市场开发与项目管理;

4、管理咨询师职业思维与技能修炼;

5、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新趋势;

6、管理咨询 ISO20700 标准;

7、管理咨询实战与沙盘演练。

二、申报条件

申报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2、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3年以上;

3、参与完成5个以上管理咨询项目,并取得明显效果。

三、申报材料

1、《管理咨询师(MC)职业技能评价申请表》;

2、身份证、学历(学位)证明扫描件;

3、职称或职业资格证明扫描件;

4、一份管理咨询案例(附咨询合同书或客户证明);

5、两寸护照照片。

上述材料均以电子格式提交。

四、培训评价程序

培训评价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包括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自主学习要求申请者自学管理咨询师培训辅导教材的内容,时间为3天,集中培训时间为2.5天;第二阶段是笔试考核,时间为0.5天;第三阶段是实际管理咨询能力考察,时间为1天;第四阶段是综合评价,时间为1天。

1、培训

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管理咨询程序、工具和方法、最佳实践和案例分析,将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前沿专题研讨的模式贯穿始终,并辅以沙盘模拟、标杆企业学习考察等方式。

2、笔试

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侧重于管理咨询理论知识、管理咨询技术和实际运用,满分 100 分。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考试时间一般为 3 小时。考试成绩达 60 分及以上为合格。

3、实际管理咨询能力考察

以评审管理咨询案例为主。申请者须按要求提供自己主持或参与的 1-2个管理咨询实例,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时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等。实际咨询能力考察为定性评价,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4、综合评价

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申报人的材料和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笔试成绩和实际咨询能力考察均合格者,颁发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证书。

五、后续服务与管理

管理咨询师职业技能评价证书实行登记管理。中国企业联合会将定期向社会公布管理咨询师登记情况,为管理咨询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并为用人单位提供管理咨询专业人员信息服务。

六、报名方式

申请人须在预订开班日期的15个工作日前,将申报资料提交至中国企业联合会授权合作的培训组织机构,由各机构汇总资料后报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对申报资料初审合格后,申请人交费并领取参考资料,参加培训评价。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咨询与培训中心

联 系 人:闫长坡

联系电话:(0106841004868701881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100048

2021115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中国企联精品培训课程的通知

2021-1-19  来源: 中国企联

各委员单位,各有关管理咨询与培训机构,各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会去年开展了精品培训课程征集活动。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共有63门课程入选精品课程,其中有15门课程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微课线上培训课程。今年我会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21年度中国企联精品培训课程的征集和发布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对象

精品课程向以下企业免费开放:中国企联会员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企业及各地方企业等。

二、课程内容

精品课程主要结合企业当前实际需要,特别是中小企业急需的培训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课程主讲人须是推荐机构的优质讲师,并确保课程内容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三、课程申报

每家单位可推荐1-2门课程,课程时长在40-60分钟。填写《2021年度中国企联精品培训课程推荐表》,录制带有主讲人画面和PPT课件的视频文件(格式为mp4),上传百度网盘,生成分享链接和提取码。于315日前将推荐表(word版和盖章扫描件)发到邮箱glzx1984@sina.com

四、课程推荐

课程入选后向社会公布入选通知,并通过中国企联视频专区推送给广大企业。优秀课程将推荐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微课。待条件成熟,组织开展线下培训活动。

五、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中国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

联系人及电话:满毅13701188479 、聂聪聪13801170177   

附件:2021年度中国企联精品培训课程推荐表

                            2021119

£ 委 员 动 态

 

 

 

 

 

华夏基石:人才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梯队的力量才是!

2021-2-21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夏惊鸣,华夏基石双子星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联席CEO

 

当我们新业务实现01突破后,就会快速发展,进入到二次创业阶段,那么企业在第一次取得成功之后,开始要考虑如何实现持续成功了。 我写过一本书《企业二次创业转型成功路线图》,苗兆光老师和施炜老师合作过一本《企业成长导航》,都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论述。

 

01.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1.成功不是设计出来的

 

谈企业二次创业01的突破,先要了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请大家看下面这个图。。

 

企业发展一般规律是,成功不是设计出来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是一不小心成功的。先发现了一个增长的机会,然后有比较恰当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比较正确的竞争策略,然后抓住了机会,实现了收入和盈利。但企业刚开始有可能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要做事、要赚钱、要养家糊口等等。后面随着创业的成功和业务的进一步扩大,突然发觉这件事可以成为一个事业,就开始有了更大的事业理想,这就有了新的事业追求。

 

那么新的事业追求体现在哪里呢?它一定体现在要打造产业竞争力,不然怎能称为事业呢?所谓事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要实现雄心抱负的,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打造产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之上。

 

2.核心竞争力体现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的结果是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那么核心竞争力会是哪些东西呢?最核心体现在三个要素:第一,品牌;第二,技术;第三,知识累积性复杂系统。当然,还有一个是那些排他性的资源,比如某些牌照:金融业有金融牌照,矿山有探矿证、采矿证……这种资源也可以叫竞争力,但不是根本之道,暂且不论这个要素。

 

首先是品牌,要拥有强大的消费者心智地位。

 

品牌归结到要拥有强大的消费者心智地位。有品牌和没品牌,品牌好和品牌不好,完全是两个概念。品牌不是靠广告推广,而是靠时间的积累,靠扎扎实实地做,是方方面面综合力量形成的,可替代的难度壁垒是比较高的。

 

第二是技术,要长期积累形成壁垒。

 

举一个例子,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的类似说法。我问问大家,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话对不对?在我的咨询生涯当中,遇到不少的企业跟我讲,夏老师,国家这个行业标准,我们参与制定的,我们现在是超一流企业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如果说你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就成为了一流企业、超一流企业,那未免太容易了。那我们国家就不用干别的事了,纠集更多的企业参与设计行业标准,那超一流企业都能批发了。

 

关于超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话是怎么总结出来的?是从因特尔、高通、微软那里总结出来的。它们是做什么标准的?是技术,是知识产权,而且是底层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英特尔做CPU,是整个电脑的核心,它的技术创新不错,但其他部分赶不上,逼着它联合众多IT行业企业,如IBM、微软、惠普等,创造新的总线系统,包括后面将五花八门的外设接口统一到了USB,这些背后都是技术。

 

参加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或许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企业,但是放在全球来看,你真的是超一流企业吗?这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所以说,企业不是为了做标准而做标准,参加标准制定,是水到渠成,这样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高科技企业,不用想东想西,一旦发展起来之后一定要积累技术,最终形成壁垒。

 

第三是系统,知识累积性复杂系统。

 

复杂的知识累积性系统,其形成的壁垒比较高。

 

比如,连锁型企业,它的供应链是一个大系统,建起来高效的供应链系统,是不容易的,这是高壁垒,也是核心竞争力。像华为通常讲人才不是核心竞争力,人才管理是核心竞争力,它的人力体系已成为一个知识累积性的复杂系统,再比如他的IPD体系、ISC体系等,都是知识累积性复杂系统,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

 

为什么很多企业学海尔、学华为,老是学不会呢?是因为海尔、华为是经过十几年、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是搞一个项目就成了的。企业以效率和效果为导向,不断建设、优化、积累,最终形成了企业各类运行系统。

 

3.组织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大家再想一个事情,这些核心竞争力是怎么形成的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技术,如果你没有好的研发团队,没有形成好的研发梯队,没有形成很好的研发管理体系,又没有形成很好的研发激励动力机制,没有形成很好的研发战略与战略解码的目标管理机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能形成吗?再拿品牌来讲,如果营销、研发、生产都没有很好的人才与人才梯队,没有很好的机制,没有很好的管理体系,去支撑每一个环节做好自己,不断精进,能够形成强竞争力的品牌吗?再比如知识累积性复杂系统,如果没有很好的人才梯队,很好的机制,怎么激励大家不断积累,不断优化,不断前进,形成强有力的各类管理和运营体系呢?很显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背后是什么?是组织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说组织能力是一个企业走向卓越、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竞争力,实现事业理想和持续发展,背后是组织能力!

02

构成组织最核心的力量是人才梯队

 

组织能力到底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个模型(见下图):

 

 

组织能力的构成包含四部分:一是人才梯队;二是管理机制;三是组织体系;四是企业文化。

 

讲组织能力的人很多,不能说别人的错,自己的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度,那么我的角度是什么呢?我是从组织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谈的——组织能力包含了哪几个构件,这个清晰了,我们就知道怎么建设了。

 

那为什么是这四个构件呢?

 

我用一段大白话把这四部分的逻辑讲一下。不管组织能力是什么,首先一定要有人,人是最关键的;人来了之后,怎么让他有动力,这就是管理机制;有了动力之后,是在一个高效的平台干活,还是在一个低效的平台干活,这就是组织体系;人也好,管理机制也好,组织体系也好,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导向、理念和原则是什么,这就是企业文化。我讲的组织能力四个部分就是这样一个逻辑,是一个闭环。

 

下面,我把这几个部分再厘清一下。

 

1. 最核心的能力是人才梯队

 

首先,一切依靠人。比如说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度的执行者也是人。我们曾经常听到,百年企业靠制度,听完之后就回去做制度,做的比人还,有用的没几个,甚至还把企业绑架了。也不是说制度不重要,但是有些话容易把人引偏了。洛克非勒说过一句名言,你把我的一切都夺去,只要你把团队留下来,半年之后我再还给你一个这样的企业。可见是组织能力的核心要素。似乎没有哪个卓越的企业家说,把一切都夺去,只要给我把制度流程留下来,半年之后我再还你一个企业。没有人这么讲。

 

但只说人才,人才还没有实现组织化,只有人才形成了梯队才是实现了人才的组织化。为什么这样讲?比如,我们经常依赖能人,能人出了问题会对组织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这也是人才,但我们恰恰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没有实现组织化,因人而产生的影响太大。但我们形成人才梯队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出问题,下面有七八条枪可以替补。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没有人才梯队机制就会失灵,你想换一个人都不好换,有了人才梯队,组织就可以实现自我新陈代谢。所以,组织能力的第一构件为什么是人才梯队而不是人才,就是这个原因。人才梯队是形成依靠人,但不依赖人,能够自我新陈代谢的关键。如果只是人才,人才还没有转化为组织能力;如果是人才梯队,那么人才这一要素方面,就形成了组织能力。

  

2.“打胜仗、打大仗靠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决策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分权机制、分配机制这四个方面,有了人之后,如何激发动力,持续奋斗,打胜仗,这主要是管理机制来驱动的。

 

3.通过组织体系打造能力营盘

 

组织体系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组织结构,而是在组织结构当中各个部分要形成套路,形成系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所谓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形成了一个组织的能力营盘。它包括结构、流程、操作规范、方法论、知识沉淀等等。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IPD体系,研发体系的套路就形成了,还有ISC体系、干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等等。温氏的运营模式是公司+农户,这背后也是一套运营体系,怎么给养殖户定收购价,就有60多种定价模型、十几种基本模型(这是运营体系的定价方法论),这样套路就形成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建设、持续完善各类系统,形成套路,那么,这个组织就会相对成熟、稳定,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

 

4.通过企业文化引领经营管理

 

我们理解企业文化?大家误解最多的是企业文化,总是把企业文化搞得神秘兮兮的。比如大家都认为阿里的文化建设好,阿里取花名,马云叫风清扬,那我们也搞些花名,以为这就是文化,或者这是一些成功的文化招数,但你会发现,取完花名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是为什么呢?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是怎么经营客户的,怎样竞争的;我们在人才梯队怎么做的,组织体系怎么做的,管理机制怎么做的;这些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大家会觉得,奇怪了,这些怎么是文化呢?因为文化和行动是一体两面,企业文化就是我们做业务、做管理的方式,就是做业务、做管理所体现出来的导向、观念或原则,企业文化和我们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是一张皮,而不是另外一个东西。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才能正确建设文化。

 

可以这么讲,这四个方面,人才梯队是组织的生命力;管理机制是组织的驱动力;组织体系是组织的能力营盘,是营盘力;企业文化是组织的导向,是向心力。

03

组织能力建设关键要解决三大核心命题

 

企业业务实现“0—1”突破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就是一声叹息——缺人、缺管理,组织能力不行,支撑不了快速发展,再发展快了,好像这个车就开始哆嗦了。这个阶段企业的核心命题就是组织能力与战略发展的缺口,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组织能力建设。

 

当然,那些困顿于如何增长的企业,首先面临的是战略问题,尽管也存在组织能力问题,但组织能力建设最好在业务发展期,事业前途很明确的时候。这个时候打造组织能力更好地支撑战略发展。

 

二次创业期的核心命题是战略发展与组织能力的缺口,但这个阶段进行组织能力建设(管理建设),是一个非常纠结和混沌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绝大多数企业的成功都不是设计好的,管理往往是发展带动的,存在一个滞后期。另外,也不能超前管理建设,小企业不能够做太复杂的管理,就像一条小船,你要做大船的系统,一定不行,但发展大了之后,你仍然是小船的系统,那也会不行。但从小船系统转型到大船系统,其实是整个系统的建设,而且还要在高速运行中进行小船系统到大船系统的转型,这个时候就存在系统性缺失和系统性混乱。企业往往感觉混乱,纠结,不得要领。

 

举个例子,很多企业来找我们管理咨询,是为了学华为。我经常讲两点。第一个点是,不用学华为。大家很奇怪,我就会问,你们创业的时候和华为提倡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艰苦奋斗,有没有差别?大家想,是呀,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做得很好,创业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和华为没什么区别。我说,对了,就是要回归创业精神,重燃创业激情。第二点是,我们又要学习华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一个现象,为什么华为做大之后,仍然能够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艰苦奋斗,尽管华为也会存在问题。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做大之后,把创业时很好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艰苦奋斗给丢了,或者说极大的弱化了,尽管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优点。

 

这是为什么?由这两点,我引申来讲二次创业期企业进行组织能力建设时,通常出现的三个关键问题。

 

1.导向问题

 

组织能力建设的第一个普遍性问题是专业的正确,导向的错误的现象。

 

组织能力建设的导向是什么?服务增长,激发奋斗,将军辈出,护卫底线,这就是我们组织能力建设(管理建设)的四大导向。但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管理措施、管理行动,看起来变革很漂亮,词语很漂亮,但是似乎忘了我们做管理是要实现这些目的,换言之,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没有实现效果。

 

一方面企业需要强化管理,需要管理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回归常识,回归到导向,来判断这些专业是否用对了。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我党在井冈山时期,就办了红军大学,红军大学就类似于企业的培训工作,那么,那个时期的培训是怎么做的呢?主要三项内容,培训如何打枪,培训如何筹粮筹款,培训如何做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很明显,这样的培训工作就是服务于打胜仗为导向。

 

2.本质问题

 

组织能力建设时经常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真正把管理手段背后的本质理解透。本质没有理解透的话,就会产生专业性的正确,本质性的错误

 

比如,绩效管理经常会出现两个错位。第一个错位是员工绩效与公司绩效的错位,员工考核都是90多分,但是公司的绩效在下滑,甚至收入在下滑,或者尽管在高速发展,但是想解决的很多关键问题都没有解决。为什么会出现员工绩效与公司绩效错位呢?是我们选择的方法不对吗?KPI改成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改成OKR,其实我认为这些工具本质上是一样的,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地图,就是一个公司级的OKR。那么,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考核的不是你想要的。如果考核的就是你想要的,比如我想要收入增长,员工绩效表现都很好,说明收入增长实现了;我想要竞争力提升,员工考核很优秀,那么表明,我们的竞争力实现提升了;我想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考核的是这些关键问题,员工表现优秀,就说明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

 

怎么做到考核的就是你想要的呢?其根本是做好目标管理——我要打什么仗?要打胜仗,有哪些关键领域,这些关键领域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谁来做等等?只有搞明白了这些,我们要考核什么就有了正确的基础。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丢给人力资源部,主要让人力资源部去做,但真正重要的是,从上至下,从总司令开始,各层级的指战员要层层做好目标管理——想清楚要打什么仗,怎么样才能打赢?要打赢要做哪些事,要做到什么程度,谁来做,然后过程督导、支持、解决问题等等,这本身就是绩效管理过程。

 

但问题又来了,这个道理我也懂啊,目标管理我也很清楚,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哦,为什么还是不行,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要把目标管理做好,核心是要有打胜仗业务能力的将军——连到底打什么仗,怎么打胜仗都想不清楚,目标管理怎么能做好?没有打胜仗的业务能力,连会怎么开都不知道,尽管形式上是对的,但是不知道要问什么问题,别人讲的信息可能也无法判断,该做决策时不知道如何决策等等。

 

我们进一步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发生的一个现象,来理解打胜仗的业务能力是做好目标管理的关键。我们通常听到有人说,老板上了MBA之后回去就把公司做死了,这句话有点严重,但老板按照理论进行正确的瞎管理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要放权,不放权不能激发员工动力,不放权下属不能成长,董事长就应该去多打高尔夫球等等。这种言论对不对呢?我们看到有的企业放权之后,确实很好,但有的企业放权之后是一团糟,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打胜仗的将军,老板是为数不多能打胜仗的将军,在这种情况下,他按照别人所讲的,要放权,要去打高尔夫,结果大家连打什么仗,怎么打胜仗都想不明白,怎么去分解任务,怎么去承担责任,最后只会是一团糟。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有打胜仗业务能力的将军,目标管理才能做对。

 

在缺乏这种将军时,一把手就要深入一线,帮助大家搞清楚打什么仗,怎么打赢仗。这不是不放权,问题也不是在放权上,而是一把手在组织大家打胜仗时,要有耐心,不要直接给答案,不要下属去做的很多事情都自己去做,而是要不断质询”——让大家发生思考,让大家参与责任,只有这样,目标管理才能做对,才能打胜仗,同时也是在培养队伍。

 

所以,现实中,我们认为的管理问题,往往被简单归结于没有找对管理工具或者管理模式,实际上那不是真正的问题。要理解真正的问题,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要理解这些管理方法论背后的本质。比如上文举到的例子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是要考核你想要的——就要做好目标管理——做好目标管理,关键在于有打胜仗的业务能力,理解了这些本质性规律,我们才能不被理论、模式、招式所绑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正确进行组织能力建设。

 

3.导向的系统一致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导向,符合导向就某一件事、某一个点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整个管理系统都要能够符合我们所倡导的导向,那难度就很大了。我们在建设组织能力时,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导向的系统一致性。

 

比如说激发奋斗容不容易?待会我讲一个例子,大家一听就会觉得太容易了,但是为什么却很少有企业能做到?似乎又很难。从一个点上实现一个导向听起来很容易,但是为什么又难?是因为管理系统是复杂的,各个系统要配合一致才能把导向落地,这是很难的。

 

2002年我跟华为一个小兄弟一起吃饭,这位小兄弟是安徽人,很聪明又很勤快。他说,我在华为没有前途了。我当时很奇怪,这么聪明又勤奋的人在一个组织没前途,一定是这个组织没前途,不是人没前途。但华为是有前途的,所以我觉得他是浮躁的问题,我像大哥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弟呀,你要踏实,像你又聪明、又勤快的,一定有前途,你要没前途一定是华为没前途。但这位兄弟认真地讲,我在华为没前途了。我就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了一句话——华为今年派我去非洲我没去。在华为你不去,尊重你的选择,但是以后升职的机会、股权的机会跟你没关系了。

 

大家从这个案例来看,激发奋斗简不简单?非常简单,鼓励奋斗就行了。所有的激励机制按照这个导向去做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有多少企业能做到?所以它又不简单。因为我讲的是一个点,讲的是这一件事,但是各个系统的配合就麻烦了,它不是一个点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一把手被干掉之后副手不能提拔,下属不满意这个团队,想要调离,将会降级使用等等,这是鼓励大家要团结一致打胜仗。在方方面面的管理建设中,我们要始终遵循、落实正确的导向,这个太不容易了。因为企业复杂了: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等等,各有各的管法,每个人都有脑袋,每个人都有思想,怎么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循正确的导向,这是一个难题。

 

导向的系统一致性是组织能力建设的最大难题。所以我不得不再展开讲一讲,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回到我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企业小的时候可以和华为一样,做到导向是一致的,比如,创业时都是客户为中心,都很努力奋斗,而企业大的时候就做不到了呢?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企业小的时候导向全部归结到老板,老板就是最大的营销负责人,是最大的产品经理,最大的供应链负责人,最大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所以导向在企业小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统一了。但组织大了以后,各类系统开始复杂,营销系统、研发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等,各有人分管,大家的想法、语言很难一致了,就是归结到老板也不行,而且,这个时候很多事情老板也无法了解清楚了、也想不明白了,或者没想透。这就是导向的系统一致性难题产生的原因。

 

 

 

华彩咨询:国企如何制定精准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节选)

2021-2-9 来源:华彩国资透视 

 

24日,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传达学习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通报2020年国有企业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交流改革典型经验,对今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强调,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全面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落地上,精心组织、挂图作战,狠抓责任落实,狠抓健全机制,狠抓督促考核,狠抓宣传引导,确保今年(2021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

 

70%这个要求一出,国资界热烈讨论直接爆棚,我和同事们被数个地区国资系统和企业邀请参加了腾讯、华为、钉钉、企业微信、中国电信等多个平台的视频会议,气氛之热烈,问题之尖锐,立场之冲突前所未有,核心就是一件事,怎么保证今年能把三年改革任务的70%干成。各种论坛还在持续,我把数个会议中自己的口头发言讲稿略加整理,希望本文能为还沉浸在这场争论中的国资系统企业的同仁们,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参考。

 

从五个维度来梳理国企改革行动方案

 

虽然公版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来一个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化主体,在竞争中性的市场当中,做好资本做好保值增值,做好市场化资源配置,成为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格局的一个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创新者要做哪些方面的改革。但一个好的国有企业不是按照公版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把所有的科目都改一遍,它就变好了,而是应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导向、战略导向、发展导向组成的一个内在逻辑。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来梳理该企业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

 

01.第一个维度,就是从战略出发。根据企业对十三五规划的执行效果的评价,执行效果背后的得失因素的评价得出来。十四五期间围绕着战略的实现,为保障战略目标的达成,该企业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出怎样的体制机制、能力。

 

02.第二个维度,从短板出发。回顾十三五,回顾发展历史,从经营评价,从历史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来看,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本企业有哪些发展的短板,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得以改善,需要如何对这些短板进行针对性消除。

 

03.第三个维度,需要纠偏的地方。各级巡视组织和审计机构在对该企业巡视及审计过程当中,对本企业的治理,党建,发展、运营及其他各方面提出来的意见建议,尤其是提出来的需要本企业进行纠偏和改善的思想。

 

04.第四个维度,存在的差距。本企业在上级同类机构当中被揭示为差距与标杆企业或优秀企业。对比所呈现的差距,或上级机构要求本企业进行改善建设提升的其他事情。

 

05.第五个维度,本企业的痛点。本企业在运作过程当中,在经营过程当中,在合作与发展过程当中,具有的体制,机制,能力、要素等等方面的长期匮乏难以解决的一些症结性问题。

 

根据这五个维度梳理出国企改革事项框架。根据这个框架,企业可以锁定一个范围较宽的所需的改革事项长清单。在改革事项长清单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其内在逻辑和轻重缓急,锁定改革事项短清单、从长清单到短清单是一个真正的飞跃,这个动作基本上能够确定本企业所需的一组重要和紧急,且对下一步改革构成基础和支撑的短期改革事项。这组事项在名称,课题范围上未必完全对应于《国企改革三年行为方案》,但在原则上,内涵上、精神上是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密切对应的。这组事项呈现为高度的个性化、特征化,与本企业的实际密切结合,与本企业的要素,资源发展阶段,管理特点,区域特点密切结合,与本企业的优势,劣势,禀赋等因素密切结合。换言之,这组事项在精神上是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相通的,但是实际的科目上是个性化的,是差异化的。

 

找出这样的改革短名单以后,确定每个事项改革的所要达成的目标,尤其是要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必须在两年内完成。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要在2021年把大头(70%)做完。2022年要全部完成。所以这就要求短名单所对应的改革路线不能偏长,必须锁定在两年内完成。从现在开始算起,哪些改革事项是有基础的,哪些改革事项是0起步的,要做到2020年实现大头的话,应采用怎样的改革路线,逐个改革事项逐一建立相应的改革路线。最后将多个改革事项所对应的路线路线图加以汇总,就能形成企业个性化的自己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行动教育:2021,中小企业有哪些政策机遇可抓?

2021-2-25 来源:行动教育

 

2021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因而,着力保持经济大盘稳定、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是开局之首,是重中之重。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护航中小企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021年以来,各部门频频发声,持续释放加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

 

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商贸体系建设的强心剂

 

221日,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倡导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是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后,生效的第一个联合国框架下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目标的多边协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我国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1年年初,该“协定”的颁布可谓正当其时,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进一步提升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政策和机制建设,形成高标准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加有效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并提升竞争力。可以说,这一“协定”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怎样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门槛,迈过去很可能就上了一个大跨度的台阶,止步观望则会错失良机。

 

首先,是在促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充分利用贸易便利化的有利条件,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不偏废其一,中小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做强做优。

 

其次,是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潜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尤其要注重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搭建消费升级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压舱石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资金引导,进一步带动地方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强化政策措施精准性,做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的关键环节。预计,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步向好,生产指标、效益都在逐步好转,企业信心逐步恢复。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考虑到一些中小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复元发展作好后盾。

 

总体而言,相关政策将着眼于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从而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有政策压仓护航,中小企业尤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二是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

 

金融政策为中小微企业送来“定心丸”

 

2021年,第一份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送来了一颗“定心丸”。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下发通知,决定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至3月底,以延缓中小企业财务负担,支持小微企业恢复经营。

 

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要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二是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在金融政策有利倾斜,融资成本降低的利好环境下,扶持资金能更好地直达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也不再畏首畏尾,可以放开手脚、多路发展、奋力一搏。

 

金融政策的扶持就像“输血”,中小企业应该在“输血”的基础上,实现自我“造血”,不仅用对资金、用好资金,而且要用活资金,就像母鸡下蛋、钱能生钱一样,要让资金在产业链上像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正向循环。

 

中小企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国家强。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中小企业应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政策为向导,以产业自强,以经济自兴,努力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华鼎方略:中台“不热了”?再议企业财务中台(节选)

2021-2-24 来源:华鼎方略  

从企业财务转型来讲,企业财务数智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财务核算与运营由最早的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ERP财务系统应用,财务工作逐渐实现了从线下核算到线上操作的转变、从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变、从事务型财务向价值型财务的转变,进入到财务数智化发展新阶段。

 

在财务数智化发展阶段,企业不仅仅停留在提升处理财务与业务数据的能力上,而是要进一步挖掘业财数据的价值、实现大数据深度应用、推进企业业务发展。根据企业财务数智化发展程度,可将企业财务数字转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阶段,企业财务数智化发展仍处于初期,国内企业开始逐步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财务服务的标准化和共享化,降低企业的财务运营成本。

 

第二个阶段是财务功能拓展服务阶段,财务服务的边界和职能都有所拓展,除基础财务核算以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功能逐渐显现,业财融合程度加深,智能财务初步发挥作用,企业总管理成本不断下降。

 

第三个阶段是财务价值创造阶段,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通过构建财务中台,企业组织架构、信息系统、业财流程实现重塑,形成企业财务能力的共享和复用,增强了企业预测分析、财务管理报告、风险防控等能力,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财务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财务中台的内涵与架构

 

在当前企业实践中,财务中台可定义为支持多个前台业务且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财务能力的集合,它通过对财务业务全流程的梳理与拆分,整合为一组一组的“财务能力”,进一步打破传统的财务基础核算、单体运营模式,从而转变为实现核心财务能力复用的新的财务模式。

 

财务的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构成了企业的财务中台,它通过将前台的核心财务能力抽离、整合在中台,提供标准的、高响应的财务服务和数据支持,从而实现前台的灵活化、轻量化,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稳定有序,不受业务活动变化的影响。企业可以在统一的工作台上进行数据核对和会计工作,不需要跨多个系统操作;通过财务中台,可以轻松实现业财一体化,解放财务人员生产力,提高企业财务能力,产出更高的价值。

 

 

构建财务中台的重要考虑

 

一方面,构建企业财务中台需要梳理共性业务需求,提炼出可复用财务能力清单,形成财务业务中台。为将企业中共性的、可复用的、可共享的财务服务能力进行精准沉淀,需要有效识别企业财务业务全流程,了解行业特点,清晰掌握企业业务范围与流程细节;针对业务财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点,提炼出具有共性的一组组满足同一类业务需求、性质相同、重复使用次数高的财务职能,形成财务业务中台的能力清单,供企业全业务流程灵活调用。

 

另一方面,构建企业财务中台需要提升数据采集、汇集、调用、分析能力,挖掘业财数据价值,行程财务数据中台。财务服务能力的调用离不开大量业财数据的支持,数据中台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业财数据的采集、清洗、筛选、加工、处理等,形成企业数据资产,提升了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根据财务业务所需,财务数据中台提供多角度数据以及多维度数据分析,为财务业务中台服务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将财务业务中台数据汇集起来。

 

天职咨询认为:财务中台通过为集团总部以及各业务单元提供财务共性服务支持,赋能企业财务运作活动,提升企业财务运作能力;通过提供业务决策支持数据、智慧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赋能财务管理活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通过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创新业态,增强财务应变速度,提高企业财务应变能力,最终有效提升企业财务能力。总之,财务中台是经过提炼、沉淀下来的多项财务能力的集合,是真正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之一。

 

 

£ 行 业 资 讯

 

 

 

 

 

IBM中国:2021 五大趋势为前行助力

2021-2-18 来源: IBM中国 

一年之计在于春。未来道路上会有哪些趋势等着你?作为全球商业思想领导力的先行者,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基于过去数万次的全球高管访谈,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提炼出 2021年乃至今后三年的全球五大趋势,为您以及您所在的组织提供前行助力。

 

社会契约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领导必须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问题。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各地纷纷采取各种封锁措施,致使经济陷入困境,发展机会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发达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疫情应对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众多公共机构的流程和政策以及社会规范的结构性弱点暴露无遗。各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重塑社会、教育和经济政策,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导致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裁员和无薪休假。大多数人认为,在全球公共健康危机期间,社会有义务照顾遭受影响的员工。数字鸿沟以及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匮乏局势,将进一步拉大发展机会和财富/收入方面的差距。

 

心理健康和细致周到的领导力,组织领导必须采取整体方法,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思想情绪。组织领导必须细致周到地考虑会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福祉的诸多因素。疫情对员工及家庭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健康福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企业文化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大多数组织面临严峻的企业文化挑战:亟需建立并培养倡导包容、鼓励创新及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的文化。

 

管理层应当注意:员工的思想负担加重。这可能表现为对个人财务状况表示担忧;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认为疫情将卷土重来,对各级机构的信心开始有所动摇等。员工心理健康欠佳,压力过大,很可能会对工作绩效和生产力、工作敬业度、同事沟通交流、身体机能和日常活动等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旷工、业务欠缺和失业比率将随之上升。

 

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员工、企业和经济产生可见影响。然而,这些问题常常遭到忽视或未能妥善处理。

 

供应链面临风险,疫情期间供应链非常不稳定,进一步彰显出建立综合的智能工作流程的必要性。新冠病毒疫情使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 —— 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实施转型的迫切性。疫情揭示出全球供应链的弱点和脆弱性,同时也彰显出供应链对于企业、社会乃至整个经济体的重要性。新冠病毒疫情进一步强调,必须强化全球供应链网络,必须保证供应链能够动态、迅捷地与企业生态系统和流程实现互联互通。为避免在未来的黑天鹅事件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组织领导必须评估如何积极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及无法避免的颠覆局面。领先的组织迅速采用数据驱动型智能工作流程和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获得深入洞察,有效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未来挑战。

 

从混乱的供应链到供应链创新。93% 的企业在新冠病毒疫情初期面临因需求波动引发的种种挑战。除了采取短期应对措施,企业还积极开展供应链创新:按现代运输模式重新定义物流;智慧制造为微型细分市场定制产品;客户日益要求供应链完全透明;借助强大的技术和特定于职位的专业知识,对员工队伍进行培训;对供应链进行独特配置,以收集各种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全球品牌企业创建特定于微型市场的“本地内容”和专门服务。

 

科技决定成败,加速技术转型,彻底重新定义竞争格局。新冠病毒疫情给数字化转型带来了紧迫感。受访高管越来越相信技术的能力 — 先行一步的组织几乎立竿见影地取得成效,因此大力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了取得成功,领先的企业打破孤岛式的组织结构,确保员工和技术都具有长期胜任工作所需的能力、弹性和适应性。59% 的组织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66% 的组织表示,完成了先前遭遇巨大阻力的转型计划。59% 的组织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加快了数字技术投资步伐。疫情期间,基于技术的能力推动组织走向成功。

 

员工队伍适应能力:在综合运用内外部数据以改善员工队伍管理的受访者中,业绩出众企业的比例要比其他企业高出 400%。客户参与度:在采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深化客户关系的受访者中,业绩出众企业的比例要比其他企业高出 141%。弹性和业务连续性:在采用云扩展本地 IT 环境,满足需求高峰的受访者中,业绩出众企业的比例要比其他企业高出 120%

 

虚拟即现实,从推动向虚拟化转变,转向论证保留模拟模式的合理性。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在是否需要数字化技术方面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虚拟企业才是企业的未来形式,它能够超越传统的组织限制。创新必须保持开放透明。信任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有助于推动开展的任何工作。未来,所有组织均将成为虚拟企业,大多数组织已开始为此努力。84% 的高管认为,客户将越来越热衷在线或虚拟环境互动,减少面对面互动。70% 的高管计划在 2022年之前对扩展现实工作流程自动化进行评估,帮助提高绩效,打造更卓越的员工体验。67% 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两年支持员工选择远程工作。

 

德勤Deloitte:加入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

2021-2-25 来源: 德勤Deloitte

 

2021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充满了变化与挑战,但全球经济数字化的脚步不会停歇。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学会用新的战略眼光和新的技术应用,探寻数字化发展之道。云计算作为数字化变革的技术底座,在过去十年在各个行业都开始了深入的应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核心的基础设施,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等技术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云原生架构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所接纳。云计算即将迎来新的拐点,云原生开始成为中国企业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助力。

 

近日,德勤与阿里云签订了“阿里云云原生合作计划框架协议”,成为阿里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的重要一员。云原生为企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可靠易用的技术平台,一个全局智能的大数据平台,一个互联互通的移动协作平台,让企业在这一个平台之上打通内外、联通云上云下、重塑技术根基、焕发全方位的价值。

 

云原生的架构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在创新成本上更加经济,云原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连接合作伙伴与客户。云原生的技术领先性降低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门槛,让企业享受新技术的红利,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云原生高可用、高安全性可以避免企业的风险支出,云原生利用具有高度流程自动化、高自愈性的能力,云原生有一种非常强的韧性的特点,它能够帮助企业提前规避很多业务风险。

 

云原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变革,它也是企业研发模式的变革,是企业运维模式的变革,更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这种价值上的共识需要企业技术方、业务方、管理方等各方达成共识,才能让云原生真正发挥价值。云原生开源技术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企业将面临自主研发的种种危险。企业需要云原生构建能力,不仅仅是IT能力的升级,还包括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体系的升级,特别是组织的升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应该聚焦自己的战略,聚焦建设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最佳的云原生建设路线图。我们提出“七步法”,包括规划科技战略、重构技术资产、提升架构弹性、重塑核心系统、建立敏捷体系、构建数字生态,最后让云原生引领商业创新。

 

德勤与阿里云将在云原生技术与解决方案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云计算+云咨询”的新型互联网技术架构,共同打造基于云原生技术的数字化咨询服务解决方案,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德勤基于阿里云数据中台,搭建了全面、稳定的运营架构系统,为企业形成了“数字化咨询服务平台”——多渠道触点、强劲中台支撑和稳定云化服务后台。德勤加入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借助阿里云云原生产品,结合自身在企业管理咨询领域深耕多年的丰富经验与资源,将提供数字化转型一体化服务,聚焦数字化、数据分析、云技术、网络安全、监管合规,拥抱数字化颠覆,开启无限潜能。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缺乏绿色产品

呼吁基金业协会推动ESG发展(节选)

2021-2-17  来源: 普华永道

 

30·60”(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一场国家层面倡导的节能减排行动正在加速运行。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带来生态系统破坏、资源枯竭、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物理风险;在低碳转型和环境治理背景之下,监管提速、科技创新和市场供需变化导致转型风险,倒逼企业斩断传统发展路径,直面触及“灵魂”的改造。

 

“在碳中和背景下,企业一定要积极拥抱政策实行转型。”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建议,企业对政策影响做短期及中长期评估,通过信贷利率与融资渠道对融资成本带来的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影响进行短期评估,通过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对ESG指标运营进行中长期评估。

 

碳中和背景下,企业转型的“2+4+N”思路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央行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央行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2020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其中单位绿色贷款余额11.91万亿元,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8%。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国境内“贴标”的绿色债券共计发行276只,发行规模合计2193.61亿元。

 

“脱碳”并非必然限制企业发展。张立钧举例称,德国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目前德国新的能源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除此之外,国外也有很多低碳发展的成功案例。不可否认的是,改变定会带来挑战,但市场总能给出惊喜,技术规模化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可提供诸多解决方案。相反,不适应变动可能付出更为沉痛的代价。

 

部分行业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化解金融政策变迁带来的风险,部分行业企业可以围绕ESG可持续发展相关方向去做调整与改善。张立钧表示,即使核心主业为钢铁、水泥等的传统产业,亦可以通过引入技术来提升能效,通过投资碳交易让运营更绿色。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8个试点碳市场平均碳价为5.4美元/吨,欧盟碳市场平均碳价为28美元/吨。“中国碳市场价格未来可能维持在每吨几十元左右水平”,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咨询业务总监吴倩称,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碳中和背景下,碳价可能向上,但多种解决方案提出后也会导致碳价下滑,形成价格波动。

 

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经营目标的平衡成为企业发展难题。张立钧提出,企业尽快建立中长期规划机制,引入未来若干年根据政策力度等的不同的情景分析。具体包括:建立企业管理层中长期的绩效考核标准;从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角度考量制定中长期战略;从政策应对、从合规、履约、技术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以及完善信息披露。

 

所谓“2+4+N”,即控制排放量、移除排放量2大思路;余热余电回收利用等高能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零碳能源技术、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物理捕集手段、生态资源碳汇等固碳增汇手段4类技术;企业根据成本效益结合经营情况进行测算,开发减排+移除的N种组合解决方案。

 

ESG投资处初级阶段,呼吁基金业协会推动发展

 

近年来,ESG指标在投资评估中愈来愈被重视。全球多个国家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已相继制定政策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强制性披露ESG相关信息,众多投资机构已在研究及投资中纳入ESG考量因素。

 

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鼓励其他公司披露。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修订版于202071日生效。

 

ESG是关注企业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绩效(Governance)的投资理念。对于企业而言,从EG是从简至难的过程,在环境绩效体系建立后企业进行相应变化并不太难,另外,企业考虑和改善社会利益相关方关系也有方法论可循。相对来说,治理基于社会体系、法律体系和工商制度等的全面改善。

 

建议监管侧发挥作用,明确信息披露的标准框架,对拒不配合的企业给予警告及停牌处置。同时鼓励权威机构联合监管侧发布企业ESG管理水平与营收状况的线性关系,提升企业高层对ESG的理解和认可;组织专业机构为企业ESG信息披露进行培训;推动利益相关方与企业的多边沟通,帮助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与效率。

 

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陆续展开对ESG投资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探索,不断鼓励和引导公募基金等机构参与ESG投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泛ESG指数数量增至52只,泛ESG公募基金数量增至127只,资产规模1209.7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目前在植入绿色的信贷产品和与债券产品方面发展较好,碳交易通过市场化运作也得到普遍认同,但从二级市场交易到一级市场投资的资本市场,仍未出现明确的绿色产品。”张立钧呼吁基金业协会推动ESG指数类产品的发展,“推动ESG指数类产品的发展更有利于二级市场的评估与交易,能够更好的体现回报。”

 

总的来说,任何改变与冲突都会让带来逐渐适应的过程。“政策应该会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企业的属性”,从碳交易市场试点可以看出,“一刀切”式的政策应该可以避免。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对应的更多是不确定性,在明确政策走向的情况下,按节奏应对即可化解风险。

 

 

罗兰贝格:2021年度中国工业趋势重点关键词解析

2021-2-15 来源: 罗兰贝格

随着中国工业企业实力提高,2021年中国工业将继续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它突出表现为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普及、国产替代、绿色发展以及体制改革和区域融合。与此同时,随着以金矿业为代表的传统资源型行业生产成本提高,中国资源型行业将大幅改善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安全环保水平并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普及、国产替代、体制改革和区域融合、降本增效。

 

▲ 高质量发展成为工业升级核心问题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中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核心支撑,亦是中国工业企业的内生诉求与必然方向。从既往发展实践来看,片面追求规模增长、过渡关注全产业链控制、持续依赖外部输血的增长方式已迎来变革临界点,通过自我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创造、专注核心竞争力培育成为未来发展主题。

 

▲ 混改按下快进键,国资民企双优化

2020年以来,工业领域的国资民企双向混改不断提速。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的推动下,天津、山东、甘肃密集推出上百个国企混改项目。对于少数发展受限、增长模式僵化的工业国企而言,通过引入“积极股东”丰富股权结构,采用更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将成为企业涅槃重生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国有资本亦频频入股民营企业,通信、机械、汽车等行业均出现了民营企业转型为国有身份的实践,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纾困的同时,亦有效提升了资产证券化率。

 

▲ 市场内生需求驱动国产替代提速

基于近年来的实践观察,国产替代是一种市场选择的发展结果而非政府层面的宏观要求。具体来看,大量国产设备和零部件已能够满足市场广泛需求,能够真正以技术指标而非行政命令赢得市场认可、并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相应的驱动了国外品牌转向以价格为核心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这些市场化竞争驱动国内工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 工业国企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从大区域尺度来看,RCEP为代表的新国际经济合作框架正在形成,工业国企在构建国内关键供应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需进一步参与区域竞合,从而打造国际一流企业。从地方尺度来看,企业要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在强化区域产业整合的同时,打造核心支撑平台,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 碳中和远景目标引领工业绿色转型

2021年开始,碳中和战略提速对工业绿色发展实质影响将显著深化。一方面,对现有工业增长模式意味着控制煤炭消费、工厂和能源侧节能减排,钢铁、水泥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列入全国碳排放交易首批试点行业,宝钢等龙头国企亦通过绿色产品、绿色制造、CCUS等举措积极回应。另一方面,清洁能源、节能及碳汇技术应用和规模将进呈现指数级增长。从国际格局来看,意味着与欧洲等减排领域领先国家地区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对话。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做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宣示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亦将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

 

 

 

 

 

 

 

 

 

2020中国管理咨询优秀案例节选:

 

新兴际华集团管控优化项目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成方舟

 

一、  项目的背景

(一)客户基本情况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原总后生产及军需企业。目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是集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北京CBD财富金融中心。

新兴际华集团聚焦冶金、轻纺、装备、应急、医药、服务等板块。主要产品及业务包括球离心墨铸铁管及管件、钢格板、钢材、特种钢管、制造用钢、工程机械、纺织品、服装、染整、皮革皮鞋、橡胶制品、特种和专用车辆、油料器材、装具、医药以及商贸服务等。

新兴际华集团系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是目前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茅、产量销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球墨铸铁管生产研发基地;世界最大的后勤军需品、职业装、职业鞋靴生产研发基地;国内最大的钢格板、高端纺织品生产研发基地;是外军军需品市场的主要采购、加工基地。拥有军需装备出口权,是国内首家获批将应急产业作为主业发展的中央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军需品检测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新兴”和“际华”两大主品牌均跻身亚洲品牌五百强。

新兴际华集团是首批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和首批国企深化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底,被纳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实行三级法人体制。

(二)项目的需求

新兴际华集团作为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单位之一,持续推动改革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独具特色,始终走在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前列。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改组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工作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和日趋复杂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新兴际华集团领导班子上下敏锐地意识到自身亟需形成更加有效、高效的管控模式。

在此基础上,新兴际华集团积极寻求突破,借助“外脑”,“开门”改革,经过深入全面调研、履行规范程序、科学审慎决策,确定了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管控改革咨询项目服务方,并明确了改革“135”的核心需求:

首先,改革项目要思路明确。新兴际华集团管控改革,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结合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目标、企业发展成长目标,以集团战略为引领,以管控优化为核心,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基本思路。

其次,改革项目要精准聚焦。一是聚焦发展方向,管控改革要服务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团队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一整体目标;二是聚焦前进目标,管控改革要做到国家战略服务力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提升,国际产业竞争力提升,国有资产增值力提升;三是聚焦主要问题,通过管控改革系统解决做大实体经济的综合发展问题,突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卡脖子”问题。

最后,改革项目要措施手段清晰明确,充分实施落地,具体包含了“能力筑基、路径引领、精准切入、重点突破、综合实施”五大举措。一是夯实基础,以做强实业根本、做优产业资本、做活专业人本为“发力点”;二为找准关窍,以落实国企改革“1+N”文件精神为“金钥匙”;三为结合实际,以巩固培育铸管产业优势、恢复军需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优势为“切入点”;四是抓住机遇,以中央企业“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改革为“突破口”;五是明确原则,以综合运用改革措施,坚持市场化、扁平化、大部制、项目制为“大原则”。

(三)项目要实现的四大目标

管控改革项目的目标,从来不是埋首在制度流程文件的层峦叠嶂之间,修订文件搭建高悬在上的“理想框架”。而应该是基于项目核心需求,扎根企业管理具体过程,通过深入调查企业发展中遇见的问题和困难,始于战略愿景,忠于改革初心,立于组织实际,行于发展道路,成于管理提升。

基于新兴际华集团的管控现状和问题,为满足未来的改革发展要求,通过管控体系优化,主要是要解决以下四大核心问题:

1、管控定位:调整和明晰总部与下级公司的三层管控定位,明确各级管控主体的管控目标和模式,实现产业有序发展;

2、治理优化:强化履职,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有效支撑董事会决策作用,聚焦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规范治理机制,引领产业前进方向;

3、组织建设:打造强总部,发挥职能管控作用,提升总部的管理指导、服务协调和专家支持能力,为实体产业发展持续输出价值;

4、授权机制:依据国资委对总部授权范围调整,根据产业板块发展阶段、行权能力,结合产业实际进行授权,调整权责划分界面,保证风险可控,活力充足。

二、  项目的诊断与分析

(一) 分析诊断的方法与过程

分析诊断过程中,采用了实地调研、访谈调研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项目团队走访了新兴际华集团下属所有二级企业,对各二级企业对主要领导进行了调研交流,对六家三级企业对生产车间、工作现场进行了调研。与总部全部领导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约30位内部人员进行了沟通,就总部定位、现有管控问题、战略发展方向、考核评价方式、关键决策流程等问题进行调研,针对不同访谈对象,事先准备开放式问题,根据交流内容灵活调整,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对客户提供的相关制度、领导讲话、年度总结进行文本分析,与法律政策制度的要求进行对比,与具备相似背景的中央企业集团的管理经验进行对比,诊断新兴际华集团的管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独特问题。

同时,针对重点问题,如党委会的前置研究流程、投资决策、股权代表考核方式、部门编制设置设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主要对比其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判断需要进行优化的主要方面。

(二) 客户管控问题的诊断结论

通过前期深入调研访谈和资料研读,新兴际华集团目前在集团管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战略管控方面

集团总部在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方面控制力度不够,对二级板块战略管控不能完全落在实处。二级板块业务相互有交叉重叠,总部对二级板块的产业发展方向管控不足;

2、     总部治理方面

需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和国资投资公司背景明晰总部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三大治理主体的决策权限和决策流程;

3、     管控能力方面

“小总部”模式在集团总部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产生了总部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重新梳理总部管控模式,提升总部价值贡献能力;

4、     风险体系方面

总部缺乏整体性的风险规划,没有建立一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产业运行监控、审计监督功能发挥不足。

三、  解决方案的设计框架

(一)方案形成思路

依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相关政策要求,充分借鉴对标其他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结合新兴际华集团实际情况,制定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二)项目“一纵一横一支撑”整体解决框架

1、管控定位:形成集团三级法人功能定位及管控模式

基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定位要求,结合公司多元化协同发展管理需要,明确“集团总部-战略业务单元-生产经营单位”三级法人功能定位及管控模式。

集团总部作为资本层,承担战略决策、资本投资和风险防控三大主体功能,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把控产业投资方向、培育孵化新兴产业、促进产业板块协同、实现集团资源共享、切实紧抓风险管控等方面。其中,资本运作的管控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资本流动的调节: 通过战略引导资本流动方向,通过完善治理规范资本流动过程。

2)注重资本增值的实现:强化投融资促进资本增值。

3)把控不确定性的影响:通过全面监督来控制风险,通过强化管控来降低风险。

二级产业集团作为资产层,承担产业发展和资产整合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产业发展实施主体、资源整合和资产配置、实施预算、项目管理和考核反馈。二级产业集团作为资产层进行资产经营的关注要点:

1)以战略为引导:基于总部资本层的战略发展要求,明确自身资产经营的策略,配置资产,整合资源。

2)组织资产流动:有序组织资产,开展投资和重组活动,形成产业聚焦态势,发挥规模效用和协同效用,以产业集团整体姿态高质量发展;

3)全要素经营:资源资本化,盘活资产,多轮驱动,多角经营,将企业及其资产作为经营要素,对接市场追求资产回报。

三级企业作为运营层,围绕产品投入、生产、销售、分配,着眼目标市场,以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经营对象,以市场业务开展为导向,以生产流程优化为侧重,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作为运营层,三级企业需要紧抓的核心功能主要是:

1)管业务:基于资产配置现状,直接面对市场,通过对业务全过程的管控,做出敏捷反应,获取经营利润。运营层的权属关系受总部资本层的管控,生产资源和业务活动受产业集团资产层协同配置的影响。聚焦市场环境的分析研判,灵敏反应;投入生产要素、安排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生产、控制质量与成本的控制、开展市场营销等。

2)促协同:三级企业负责制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具体的生产和市场活动计划,积极与同产业板块内其它运营主体进行协同,避免同质竞争,实现整体效率提升。打造产业“舰队”,提升整体利润回报。

3)保生产:三级企业以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将直接面对市场客户,通过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来获取市场回报,确保生产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2、组织架构与总部职能:基于总部变强、突出核心的思路,优化集团总部组织结构及职能设置

结合新兴际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总部功能定位,以总部变强、突出核心为思路,优化总部组织结构及职能设置。并进一步按照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治要求,优化总部职能,强化总部管控,提升总部价值贡献,推动“小总部”向“强总部”变革,更好服从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1)部门设置,以规范性要求为第一原则,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在党委领导下开展部门设计;

2)采用大部制,一个部门、多块牌子的设置模式,除党委、纪委部门外,设置6大部门,符合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去行政化的有关要求,留有进一步补充的空间;

3)以强总部为原则,对标央企国资投资公司,优化部门设计和人员编制,促进总部职能管理和价值创造;

4)明确部门在职能管理体系中的位置,强化沟通协调,匹配支撑机制;

5)根据主要职能变化进行编制调整,按打造专业化职能服务、强化治理支撑的需求,根据职能调整内容逐项增减。

3、授权机制:基于动态评估的授权机制

在授权管理体系上,更加突出匹配管控定位,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授权”的原则,按照“投资权上移,经营权下移”的优化方向,进一步分类细化授权清单。各二级公司要依据调整后的管控定位、治理机制、组织架构和授权体系,做出自身相应的改革调整,协力提升集团整体管控治理效能,保障战略实施和预算执行。

根据对二级公司的分类方式,结合国资委对集团总部的授权范围,新兴际华集团总部对二级公司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风险管理、投融资与资产财务、经营管理四个方面开展授权范围调整和优化。

针对投资授权,对标其他主业相对集中、明晰,规模较大的中央企业,分析新兴际华集团现有投资授权状态和问题,提出相应调整建议,主要是对授权额度进行重新划分,分体现产业与企业特点等分类依据。

4、治理决策机制:理顺集团三大决策机构关系与权限分工

进一步明确党委在重大决策中的决定权、把关权、监督权,进一步明确董事会对重点工作的管控,强化专业委员会对董事会的支撑,进一步明确经理层对日常经营管理的聚焦,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能管理”职责,在集团上下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行权机制。

1)进一步明确党委在重大决策中的决定权、把关权、监督权,对三类权利的事项范畴和实现程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导班子的行权方式,由过去的分管板块模式转向分管职能转换;同时,匹配党委重点工作会议机制,加强重大事项跟进与督办机制,实现党委对内部经营管理重点事项的整体领导。

2)在党委领导下,优化集团领导班子行权方式:通过专业服务、职能管控的强化,发挥领导班子能力,打造强总部。

首先,结合总部职能管理体系,对集团总部领导班子进行分工调整,在集团总部与二级产业板块之间形成上下级职能间的管理联系。在集团领导班子领导下的职能部室,能够更好滴发挥总部价值贡献作用,以职能服务的方式,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改善领导班子行权方式,促进“管职能”与“管产业” 之间的平衡。一方面,班子成员直接分管职能部室,指导职能部门对相关职能工作进行研究统筹,对重点事项进行推进与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职能管理职责的发挥实现“管产业”,提升站位高度,加强对二级各产业的综合性调研,以强总部来有效管控并促进产业板块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各级主体的活力,实现权责利对等。

3)在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董事会管控重点的前提下,通过强化专业委员会对董事会决策作用的支撑,来实现董事会决策能力的提升。建立董事会听取经理层汇报的机制:定期听取经理层重点工作报告,对重大事项进行跟进和督导。

按照规范设置战略与投资、审计与风控、提名与薪酬考核等专业委员会,根据董事会管控重点,搭建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体系,明确职责,规范构成,实现有效的决策支持。对关系到新兴际华全集团发展和管控的核心事项进行重点聚焦。

对专业委员会的关键职责进行界定。战略委员会的关键职责:对长期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和提供建议;对重大事项进行研究、提出建议,并落实检查;对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分解进行督导,并落实检查;审计风险委员会的关键职责:提出外部审计机构的聘任建议和审计沟通;指导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并实施监控;审核财务信息和内控制度;调查处理涉及经济问题的案件等;提名委员会的关键职责: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资质和录用标准、遴选程序提出建议,对具体候选人提名和审议;薪酬考核委员会的关键职责:薪酬政策、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和主要评价体系的确定,对公司董事(除独立董事外)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进行考评。

通过强化专业委员会作用发挥,对董事会决策形成有效支撑。通过建立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实现董事会“长腿”,聚焦董事会应重点关注的发展关键问题。专委会办公室负责专业委员会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能部门通过常设机构向专业委员会成员提供专业支持。

3)强化经理层的执行作用,需使经理层工作聚焦于日常经营管理,并保障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依据《公司法》、《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各管理层主要权责划分办法(集团公司版)》、《“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等法律、文件和公司内部制度文件要求。按照谨慎与效率相结合、权力与责任对等、重大经营问题集体决策的原则,在确保有效监控的前提下,明确界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权范围界线。结合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以及新兴际华集团改革与发展需要,对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权范围进行梳理和界定。

4)建设三大治理主体的沟通协调机制

为有效发挥集团总部三大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实现集团总部治理高效协运转,需要建立起三大治理主体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主要包括:会议沟通机制常态化,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共同对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问题进行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凝聚各方共识;会议联动机制,在定位明确、程序规范前提下,有效协调会议议题和议程,缩减决策到执行的周期时间,提升管理实效;决策前充分讨论机制,针对重要专项议案,在正式会议讨论前,应以多种方式(会议或非正式沟通)听取各方意见,根据意见进行议案完善,提高议案的质量和决策效率;建立经理层工作汇报机制,定期向党委和董事会汇报决议执行情况,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提交书面报告或简报。

5、风险防控与监管机制:围绕三条线健全监管机制

围绕审计监管、财务监管、纪检监察健全监管体系。

1)审计监管

针对二级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主要以评价职能为主,监督职能为辅。对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应以监督职能为主,评价职能为辅,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审计。

2)财务监管

将财务监管贯穿计划、执行和结果评价的全过程,覆盖集团总部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并且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成立集团总部产业运行部,承担监控产业发展的职能,对财务监管的提供相应的信息和决策支持;参加经营分析会,并针对有关内容向经理层和资本财务部提出建议;参加预算沟通会,并针对会议有关问题向经理层和资本财务部提出建议。

3)党委巡视与纪检监察监督体系

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承接上级对巡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指导二级公司对所属企业开展巡察工作。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开展政治巡视,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公司改革创新发展。

6、优化股权代表(专职董监事)管理机制

结合授权及监督决策管理需要,健全股权代表(专职董事)队伍及配套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了股权代表的角色与作用,进一步规范股权代表任职资格和任免程序,界定股权代表的重点权限事项,优化了针对股权代表授权行权机制和考核办法。

1)明确股权代表重点权限事项

依据集团管控优化后分类授权相关权限,对以下5类决策事项按规定履职:投资项目、融资项目、资产与股权处置事项、对外捐赠或赞助、公司行使所投资企业股东权利所涉及的其他事项。

2)股权代表管理办公室

股权代表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公司专职、兼职股权代表的履职服务,沟通协调:提供办公必要的场地和条件;提供必要的履职保障;信息支持、文秘机要服务;负责股权代表在总部召集或参与的各类会议的会务服务;负责股权代表与党委、董事会、经理层、职能部门的统一沟通协调。

3)建立派出董事、监事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集团总部召集。派出董事、监事联席会议是集团总部所投资公司与集团总部信息交流的途径之一,派出董事、监事应当就总部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发表意见并听取他人意见。

4)职能专业支撑机制

在总部层面上,通过设立规范,建立制度,强化沟通,从职能专业层面支持股权代表开展研究,进行决策。

战略投资部:在战略规划、投资项目等方面积极与股权代表开展沟通,贯彻集团战略思路,研讨战略分解和投资项目等具体事项。

产业运行部:支持股权代表开展产业运行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职能信息和人力支持,就二级产业集团运行事项开展对接沟通。

资本财务部:及时向股权代表反馈二级资本财务运行状况与结果,支持股权代表履职。

7、经理层考核机制:授权基础上优化经理层考核机制

保证股东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明确经理层的“根据董事会授权负责国有资本日常投资运营”的职责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授权制度。

对经理层考核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干部与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运作双重要求。

经理层考核的工作要点:根据职能管理的要求开展考核工作。考核主体: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薪酬绩效委员会;职能支撑部门: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部、产业运行部、资产财务部等职能部门;考核方式:全面绩效考核+重点业务事项考核;经理层不再分管产业板块业务,结合全集团业绩指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周期内各分管领导分管的职能工作事项的难度/重要性、对集团整体业绩提升的贡献度、职能战略与集团当期总体战略的契合度来确定权重;考核重点业务事项的执行完成情况,包括重点投融资项目、创新项目、改革项目等;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根据职能工作特征,在绩效奖励部分体现差异化,开展重大专项工作奖励。

四、  案例项目评估和绩效说明

(一)项目总结

新兴际华管控优化项目能够结合政策要求、行业经验、理论知识与新兴际华集团的管理实践,提出新兴际华集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改革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方案。方案对国企改革的系列政策把握准确,能够针对企业的现实管控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项目成果有助于促进新兴际华集团以集团管控模式的优化,以及在集团管控过程中的持续贯彻,带动集团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成果明确了管控整体结构的优化方向,从管控定位、治理主体关系定位、组织结构调整、授权管理机制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管控模式的梳理优化,并针对投资授权、经理层考核、股权代表管理等专项工作形成优化建议。项目成果内容完整、可操作行强,对解决新兴际华集团整体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能够提出有效的、可行的解决建议。

(二)解决方案实施效果

根据项目解决方案的建议,新兴际华集团中201912月份调整了总部职能、机构、岗位,优化部门和人员设置;制定完善总部权责事项清单、总部授权放权清单,对二级产业集团加大放权、授权力度;完善了集团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修订了投资管理的流程并匹配必要管理机制,优化了审批流程,提升决策效率,并强化了对投资风险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

2019年,新兴际华集团全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7%EVA同比增加1.13亿元,资产负债率由于国资委考核指标4.91个百分点,主业发展更为聚焦,产业生态更为优化,集团整体管控能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新兴际华集团彰显了国企本色,充分发挥了国企资源保障的作用,集团相关企业以战时状态全力转产扩产防护服,药品企业积极研发关键药品,同时整合力量,积极筹建国家级医疗物资产品储备和产能储备基地,融入国家医疗物资储备体系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